螢火蟲發光原理介紹(1圖)
  • 1月前发布

螢火蟲發光原理介紹
螢火蟲

  螢火蟲以老熟幼蟲過冬,第二年四月出來活動,五月化蛹,大約要經過半個月的時間變為成蟲,成蟲則在六月間產卵,卵再變成幼蟲。螢火蟲在卵、幼蟲、蛹的各個階段,都能發出明暗不同的螢光。幼蟲主要捕食蝸牛,身體也會發光。成熟的小螢火蟲不會進食,它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生殖,與異性交配並產下後代。

  初夏,閃爍的黃綠色螢光是螢火蟲互相交流的工具,而在一些特殊條件下,螢火蟲會發出橙色或紅色的光。螢火蟲發光的原因很多。它們體內能產生防禦性類固醇,它們發出的光脈衝會讓食蟲動物覺得它們不好吃;許多成年螢火蟲以其同類特有的模式閃光,從而能夠區別異性成員。若干研究表明,雌性螢火蟲依據雄性同類的具體閃光模式特徵來選擇配偶。目前已經證明,在兩個種類的螢火蟲中閃光速度較快及閃光強度較高的雄性螢火蟲對雌性較有吸引力。

  不同種類的螢火蟲,閃光的節律變化並不完全一樣。一種美國有的螢火蟲,雄蟲先有節律地發出閃光來,雌蟲見到這種光信號後,才準確地閃光2秒鐘,雄蟲看到同種的光信號,就靠近它結為情侶。人們曾實驗,在雌蟲發光結束時,用人工發出2秒鐘的閃光,雄蟲也會被引誘過來。另有一種螢火蟲,雌蟲能以準確的時間間隔,發出「亮一滅,亮一滅」的信號來,雄蟲收到用燈語表達的「悄悄話」後,立刻發出「亮一滅,亮一滅」的燈語作為回答。信息一經溝通,它們便飛到一起共度良宵。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