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血巴爾通氏體病(1圖)
  • 3年前发布

貓血巴爾通氏體病
貓血巴爾通體病又稱為貓的傳染性貧血

貓血巴爾通體病是一類由寄生蟲引起的疾病,又稱貓的傳染性貧血。其致病微生物一般與支原體形態相似,而與血巴爾通體不同。脾切除或脾臟功能不好的動物,其貧血的臨床症狀表現明顯。

一般包括大型貓血巴爾通體和小型貓血巴爾通體。大型貓血巴爾通體致病性強,可引起嚴重的臨床症狀;而小型貓血巴爾通體的致病性弱,感染貓會出現亞臨床症狀,只有在同時感染貓免疫缺陷病毒(FIV)和貓白血病(詳情介紹)病毒(FeLV)時,會出現嚴重的臨床症狀。

一、發病特點

各年齡段的家養貓和野生貓均可發病,但可到戶外活動的家養貓和野生貓的感染風險更高,未去勢的公貓(易打鬥)感染風險也相對較高。本病主要通過血液傳播,跳蚤和蜱叮咬,被患貓咬傷,輸血均會傳播該病,且該病也可由母貓傳染給幼貓,但具體傳播途徑不明。目前為止,沒有關於該病有人畜共患病的報道。在本病例中,患貓可到戶外自由活動,且曾被野貓咬傷,可能是引發本病的原因。

二、對紅細胞的破壞作用 

該病原主要寄生在紅細胞上,對紅細胞具有較強的破壞作用,主要作用機制為:

(1)增加紅細胞脆性,縮短其壽命。

(2)暴露紅細胞抗原或引起紅細胞表面抗原改變,導致機體不能識別自身,產生抗紅細胞抗體。最終引起溶血性貧血,主要表現為血管外溶血,患貓一般表現出明顯的黃疸。本病例雖未做生化檢查,但患貓已經出現了嚴重的黃疸。

三、症狀

1、急性型。體溫升高到40~41℃,精神沉鬱,食慾廢絕,消瘦,心跳,呼吸加快。出現巨紅細胞溶血性貧血的症狀:黃疸及血紅蛋白尿、可視黏膜蒼白、黃染。

2、慢性型  體溫正常或稍低,精神不振,消瘦,貧血,血紅蛋白減少。

四、檢測方法 

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為顯微鏡鏡檢,也可通過血清學方法和PCR方法鑒定病原。鏡檢,瑞氏染色的血塗片中可見紅細胞上出現球形、桿狀或環形的嗜鹼性物質。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使用EDTA抗凝後,病原常會從紅細胞上脫落,因此用於製片的血液最好不要使用抗凝劑。由於該病原週期性出現於血液中,因此,一般鏡檢僅對於急性發病期有效。血清學方法由於其自身的局限性,不適合用於疾病的確診。目前,最為有效地確診本病的方法為PCR法。

五、治療 

對於出現嚴重貧血的貓,應進行支持療法(輸血或供氧)。目前已證實有效治療本病的藥物包括強力黴素(5-10mg/kg體重,口服,每日2次,連用14-21d)、四環素(20mg/kg體重,口服,每日1-2次,連用14-21d)、恩諾沙星(5mg/kg體重,口服,每日1次,連用14-21d)。青黴素、阿莫西林無效。可以適當地使用糖皮質激素,對抗機體自身的損傷。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治療並不能完全殺死病原,患貓會變為該病原的終生攜帶者,在應激或其他疾病的影響下會復發。

六、防治 

1.輸入健康貓的血液是最有效的方法,每次可輸血30~80毫升,每2~3天一次。

2.抗菌藥如青黴素、鏈黴素、四環素、磺胺類藥物等,均可選用。

3.補充硫酸亞鐵、右旋糖酐鐵、維生素B12,也可用醫學界使用的補血露口服。

4.預防應防止貓的打鬥、抓咬及消滅吸血昆蟲,搞好環境衛生等。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評論 搶沙發